zhōng
钟
qìng
磬
⒈ 钟和磬,古代礼乐器。
引《周礼·春官·小胥》:“凡县钟磬,半为堵,全为肆。”
郑玄注:“钟磬者,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,谓之堵。钟一堵,磬一堵,谓之肆。”
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四:“汉末丧乱,絶无金石之乐。 魏武帝至汉中,得杜夔旧法,始復设轩悬钟磬。”
宋蔡梦弼《草堂诗话》卷一:“郭受寄杜云:‘春兴不知凡几首。’ 杜答云:‘药裹关心诗总废。’皆如钟磬在簴,扣之则应。”
⒉ 佛教法器。
引金王庭筠《超化寺》诗:“隔竹微闻钟磬音,墻头脩緑冷阴阴。”
⒊ 指钟、磬之声。
引金赵亮功《甘露寺》诗:“别后闻钟磬,山阴空夕阳。”
1. 钟和磬。古代礼乐器。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是故竹不成用,瓦不成味……有鐘磬而无簨虡,其曰明器,神明之也。”
《史记·乐书》:“然后鐘磬竽瑟以和之,干戚旄狄以舞之。”
⒋ 钟和磬。借指礼乐。
引清欧榘甲《新广东》五:“满清之入关,孰不有汉人为之功狗,以剗灭销磨华种,以奉异族之鐘磬哉!”
⒌ 钟和磬。佛教法器。
引唐岑参《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》诗:“猿鸟乐鐘磬,松萝泛天香。”
巴金《秋》二五:“他走到家不过五六十步的光景,忽然一阵钟磬声和念佛声送进他的耳里来。”
编钟和玉磬等乐器。
钟(鐘、鍾)
⒈ 金属制成的响器,中空,敲时发声:警钟。编钟(古代乐器。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,用小木槌击奏。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,枚数也不同)。钟鼎(古铜器总称,上面铭刻文字)。
⒉ 计时的器具:钟表(钟和表的总称)。座钟。钟鸣漏尽(晨钟已鸣,夜漏将尽。喻年届迟幕)。
⒊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,小时:钟头(小时,如“开了一个钟钟的会”)。
⒋ 杯子。
⒌ 集中,专一:钟情(感情专注)。钟爱(特别爱)。钟灵毓秀(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)。
bell
形声:从钅、中声
clock; bell
磬
⒈ 古代打击乐器,形状像曲尺,用玉、石制成,可悬挂。
⒉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,用铜铁铸成,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,亦可敲响集合寺众。
⒊ 缢杀:“公族其有死罪,则磬于甸人”。
⒋ 古同“罄”,空,尽。
会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