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宋王安石对《春秋》经的贬称。 王安石以《春秋》多残缺,而解经者每遇疑难之处,即指为阙文,故云。断烂,残缺不全。朝报,政府的公告。
引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先儒传注,一切废不用。黜《春秋》之书,不使列於学官,至戏目为断烂朝报。”
明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列朝·今上史学》:“宋朝大儒如王荆公,以《春秋》为断烂朝报,不列六经。”
刘大杰《中国文学发展史》第三章二:“《春秋》的文句虽是简短,前人竟有讥之为‘断烂朝报’者,但在文字的技术及史事的编排上,比起《尚书》来,都有明显的进步。”
⒉ 谓事实记载凌乱芜杂。
引清王鸣盛《蛾术编·说录十·辽宋金三史》:“《宋纪》凡一人一事,必为二目,如除既有文,授又叠出,建议施行,类皆数见,读尽一通,漫无綮要,所谓断烂朝报,良可浩叹。”
鲁迅《小说旧闻钞·杂说》:“作者见闻较近,当有所根据,惟敍次散漫,多近乎断烂朝报,不甚合章回小説体裁焉。”
断烂,残缺陈腐。朝报,朝廷的公报,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章奏之类。王安石戏称《春秋经》只有简略要闻而缺乏事情的原委本末,如同断烂朝报。见《宋史.卷三二七.王安石传》。后指陈腐杂乱,缺少价值的记载。
【解释】断烂:形容陈腐杂乱;朝报: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。指陈旧、残缺,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。
【出处】《宋史 王安石传》:“黜《春秋》之书,不使列于学官,至戏目为断烂朝报。”
【示例】真令人莫名其妙。无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,王安石蔑视他为断烂朝报,要束诸高阁了。(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四回)
【反义词】典册高文
【语法】断烂朝报偏正式;作宾语;指无用的资料。
断(斷)
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:断裂。断层。断面。截断。断肠。断魂。断线风筝。
⒉ 不继续,禁绝:断粮。断水。断炊。断奶。断档。断流。断种(
)。断交。断片。断续。断子绝孙。⒊ 判定,决定:判断。诊断。断狱(审理和判决罪案)。
⒋ 一定,绝对:断乎不可。断然施行。
break、break off、give up、sever、snap、stop
续
会意
烂(爛)
⒈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:烂糊。煮烂。
⒉ 程度极深:台词背得烂熟。
⒊ 东西腐坏:腐烂。
⒋ 灼伤:焦头烂额。
⒌ 崩溃,败坏:敌人一天天烂下去。
⒍ 破碎:破烂。烂纸。
⒎ 头绪杂乱:烂摊子。
⒏ 明,有光彩:烂银枪。烂漫。
fester、mashed、messy、rot、sodden、worn-out
形声:从火、兰声
rotten, spoiled, decayed
朝
⒈ 早晨:朝阳。朝晖。朝暮。朝霞。朝气。朝思暮想。朝令夕改。朝秦暮楚(喻反复无常)。
⒉ 日,天:今朝。明朝。
朝
⒈ 向着,对着:朝向。朝前。朝阳。坐北朝南。
⒉ 封建时代臣见君;亦指宗教徒的参拜:朝见。朝拜。朝圣。朝香。朝仪。
⒊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,发号施令的地方,与“野”相对:朝廷。上朝。退朝。朝野。朝政。朝臣。朝议。朝房。
⒋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;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:朝代。唐朝。
⒌ 〔朝鲜族〕a.中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于吉林、黑龙江和辽宁等省;b.朝鲜和韩国的民族。
⒍ 姓。
towards
晨、夕、野、暮
会意
dynasty; morning
报(報)
⒈ 传达,告知:报告。报喜。报捷。报考。报请(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)。报废。
⒉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、信号或出版物:简报(文字较短、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,印发给有关部门)。电报。情报。晚报。画报。报端。
⒊ 回答:报答。报恩。报仇。报国(报效祖国)。报酬。
⒋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:报应。
newspaper、report、reply、requite
会意
report, tell, annou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