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络
(1) 中医指人体内血气运行通路,包括主干和分支
⒈ 亦作“经落”。中医学名词。经脉和络脉。是人体中内属脏腑、外络肢节、运行气血、联系全身的通路。经脉为纵行干线,络脉为横行分支。包括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、十二经别、十五络脉、孙络、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。
引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。”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医经者,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,以起百病之本,死生之分。”
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“中经维络,别下於三焦、膀胱” 唐张守节正义:“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。”
明宋濂《医家十四经发挥序》:“学医道者,不可不明乎经络。”
⒉ 比喻纵横。
引宋叶适《烟霏楼记》:“碎坡丛岫,靡迆连接,浅泉细石,经络田畔。”
⒊ 方言。诀窍;花样。
引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形容鬼也不懂打官司经络,茫茫无定见的。”
鲁迅《花边文学·安贫乐道法》:“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,开过的方子也很多,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。”
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。
经(經)
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,编织物的纵线,与“纬”相对:经纱。经线。经纶(a.整理过的蚕丝;b.喻政治规划)。
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(亦作“子午线”):东经。西经。经度。经纬仪。
⒊ 作为思想、道德、行为等标准的书,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,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:诗经。易经。经书。经卷。经文。经义。经传(
)(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)。四书五经。经史子集。黄帝内经。⒋ 治理,管理:经理。经营。经商。经济。经纪。经天纬地。
⒌ 通过:经过。经历。经验。经手。经办。经年累月。经久不息。
⒍ 禁受:经受。经风雨,见世面。
⒎ 常行的,历史不变的:经常。经费。荒诞不经。
⒏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:经脉。经络。
⒐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:已经。曾经。
⒑ 缢死,上吊:自经。
⒒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:月经。经血。
⒓ 古同“京”,数目。
⒔ 姓。
after、by、classics、scripture、constant、endure、manage、deal in、by way、by way of、via
形声:从纟、声
classic works; pass through
络(絡)
⒈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:络头。经络。脉络。网络。橘络。
⒉ 用网状物兜住,笼罩:笼络。
⒊ 缠绕:络纱。络丝。络线。
⒋ 相连续,前后相接:络穴(针灸穴位分类名)。络续。络绎。联络。
络(絡)
⒈ 义同(一),用于一些口语词。
sth. resembling a net
形声:从纟、各声
enmesh, wrap around; web, 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