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ī
饥
léi
羸
参见:饥羸 ,饥羸
⒈ 飢饿瘦弱。
引宋苏轼《密州祭常山文》之四:“而飢羸之民,将转于沟壑,其可不一救之?”清龚鼎孳《蠲租行追同元次山舂陵行韵》:“新餉五百万,剜肉疗飢羸。”
⒉ 指飢饿瘦弱之民。
引唐魏徵《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》:“今者屯营巩洛,开发太仓,賑恤飢羸,咸从充徤。”飢饿瘦弱。饥,通“飢”。 宋苏轼《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》:“若必不信,方且重復检按,则饥羸之民,索之於沟壑间矣。”
饥(飢饑)jī(ㄐ一)
⒈ 饿:饥饿。饥民。饥驱(旧指为衣食而奔走)。饥餐渴饮。饥寒交迫。饥不择食(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)。画饼充饥。
⒉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:饥荒。饥馑(灾荒)。
be hungry、famine、starve
饿、饱
形声:从饣、几声
hunger, starving; hungry; a famine
羸léi(ㄌㄟˊ)
⒈ 瘦弱:羸瘦。羸困(瘦弱困顿)。羸顿。羸弱。羸惫。
形声
weak, lean, emaciated, exhaus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