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林
(1)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,唐朝以后始设,明、清改从进士中选拔
⒈ 谓文翰荟萃之所,犹词坛文苑。
引《晋书·陆云传》:“辞迈翰林,言敷其藻。”
⒉ 指文士。
引唐杜甫《宴胡侍御书堂》诗:“翰林名有素,墨客兴无违。”
⒊ 鸟栖之林。
引晋潘岳《悼亡诗》之一:“如彼翰林鸟,双飞一朝隻。”
唐柳宗元《奉酬杨侍郎》诗:“翰林寂寞谁为主?鸣凤应须早上天。”
⒋ 官名。指翰林学士。参见“翰林学士”。
⒌ 官名。指唐宋翰林院官员。
⒍ 官名。指清代翰林院属官,如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等。
⒎ 指翰林院。
引唐韩愈《董公行状》:“﹝公﹞拜祕书省校书郎,入翰林为学士。”
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近年馆课,悉用朱阑大卷。先公入翰林时,尚是白摺也。”
职官名。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,方技、杂流,亦待诏翰林。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,得庶吉士的称号。
翰
⒈ 长而坚硬的羽毛:理翩振翰。
⒉ 借指毛笔和文字、书信等:翰苑。翰墨(笔墨,借指诗文书画)。翰藻。
writing、writing brush
形声
feather, writing brush, pen, pencil
林
⒈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:树林。森林。林海。林薮(a.山林小泽;b.喻丛集的处所)。
⒉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:书林。艺林。碑林。儒林。
⒊ 姓。
circles、forest、woods、Lin
会意:从二木
forest, grove; sur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