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不效法;不遵循。
引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劳知而不律先王,谓之奸心。”
⒉ 不驯顺;不守法。参见“不劣方头。”
引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三〇:“东坡如此做人,到少间便都排废了许多许多端人正士,却一齐引许多不律底人来,如秦黄虽是向上,也只是不律。”
《元史·来阿八赤传》:“有两卒自伤其手以示不可用, 阿八赤檄枢密并行省奏闻,斩之以惩不律。”
明叶盛《水东日记·张文翔》:“御史按吴中不律, 翼忿忿不能平,因建白数事,指斥颇多,竟为众所倾,謫开平数年,以宥还。”
⒊ 笔。
引《尔雅·释器》:“不律谓之笔。”
郭璞注:“蜀人呼笔为不律也,语之变转。”
清吴骞《<拜经楼诗话>自序》:“予於有韵之语,初未能研其得失,諳其良楛,又乌足以操三寸不律,而雌黄而阳秋哉?”
四川方言。指笔。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律
⒈ 法则,规章:纪律。法律。定律。规律。清规戒律。律师。
⒉ 约束:律己。
⒊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声音分为六律(阳律)和六品(阴律)。合称“十二律”:律吕(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,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,从低音管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称“律”;成偶数的六个管称“吕”,后来“律吕”作为音律的统称)。
⒋ 旧诗的一种体裁:律诗。
⒌ 姓。
law、restrain、rule
形声:从彳、聿声
statute, principle, regul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