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ī
鸡
míng
鸣
gǒu
狗
dào
盗
⒈ 亦作“鷄鸣狗盗”。见“鸡鸣狗盗”。亦作“鸡鸣狗盗”。亦作“鷄鸣狗盗”。
⒉ 学雄鸡啼明,装狗进行偷窃。语本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﹝秦昭王﹞囚孟尝君,谋欲杀之。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。幸姬曰:‘妾愿得君狐白裘。’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,直千金,天下无双,入秦献之昭王,更无他裘。 孟尝君患之,徧问客,莫能对。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,曰:‘臣能得狐白裘。’乃夜为狗,以入秦宫藏中,取所献狐白裘至,以献秦王幸姬。幸姬为言昭王,昭王释孟尝君。孟尝君得出,即驰去,更封传,变名姓以出关。夜半至函谷关。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,求之,已去。即使人驰传逐之。
引孟尝君至关,关法鸡鸣出客, 孟尝君恐追至,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,而鸡齐鸣,遂发传出。”
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。 《汉书·游侠传》:“繇是列国公子……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鸡鸣狗盗,无不宾礼。”
清赵翼《坐守》诗:“始觉孟尝门下客,鸡鸣狗盗亦奇才。”
钱锺书《围城》二:“有时得用着她们,这就是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。”
⒊ 形容行为低下卑劣。
引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“鲁仲连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, 汲长孺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。”
徐迟《牡丹》七:“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南京政府是毫无意思的,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。”
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,打算加以杀害。孟尝君的门客,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;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,孟尝君因此而脱难。典出《史记.卷七五.孟尝君传》。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,或指卑微的技能。《汉书.卷九二.游侠传.序》:「繇是列国公子,魏有信陵,赵有平原,齐有孟尝,楚有春申,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鸡鸣狗盗,无不宾礼。」也作「狗盗鸡鸣」。
【解释】指微不足道的技能;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。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。
【出处】东汉 班固《汉书 游侠传》:“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鸡鸣狗盗,无不宾礼。”
【示例】报仇的这桩事,是桩光明磊落,见得天地鬼神的事,何须这等鸡鸣狗盗,遮遮掩掩。(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七回)
【近义词】旁门左道、鬼鬼祟祟、偷偷摸摸
【反义词】正人君子、光明磊落
【语法】鸡鸣狗盗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鸡(鷄)
⒈ 家禽,品种很多,翅膀短,不能高飞;雄性能报晓,雌性能生蛋:公鸡。母鸡。鸡雏。
chicken、chook
会意:从又、鸟声
chicken
鸣(鳴)
⒈ 鸟兽或昆虫叫:鸣啭。鸣唱。鸣叫。鸣禽。鸟鸣。
⒉ 发出声音,使发出声音:鸣响。鸣奏。孤掌难鸣。
⒊ 声明,发表意见、情感:鸣谢。鸣冤。百家争鸣。
⒋ 闻名,著称:“以文鸣江东”。
ding、ring、sing、toll
cry of bird or animal; make sound
狗
⒈ 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听觉嗅觉都很敏锐,善于看守门户,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、警犬:走狗。狗彘(狗和猪)。狗刨(
)(一种游泳动作)。狗盗(小偷)。狗腿子。狗仗人势。狗尾续貂(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,很不相称,常指文章)。dog、doggie、mut、mutt、pooch、purp
形声:从犭、句声
dog, canis familiaris
盗
⒈ 偷窃,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:盗窃。盗贼。盗伐。盗掘。盗运。盗卖。盗用。盗名欺世(亦称“欺世盗名”)。
⒉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:海盗。强盗。窃国大盗。
rob、steal、pilfer、robber、thief
匪、窃、偷
会意:从次、从皿
rob, steal; thief, band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