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义
(1) 可疑之点;难以断定的含义
⒈ 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含义或道理。
引《东观汉记·张纯传》:“时旧典多闕,每有疑义,輒以访纯,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,多所正定。”
晋陶潜《移居》诗之一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”
《宋史·赵汝谈传》:“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, 熹嗟异之。”
《古今小说·羊角哀舍命全交》:“次日, 裴仲到馆中探望,将胸中疑义,盘问角哀,试他学问如何。”
⒉ 犹疑问。
引清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·助语用不字例》:“不者,弗也。自古及今,斯言未变,初无疑义。”
田北湖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《尔雅》为上古之书,确无疑义矣。”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附记》:“《阿金》是写给《漫画生活》的……然则必须‘抽去’,已无疑义了。”
可怀疑、不能立刻就明白的道理。
疑
⒈ 不信,猜度(
):疑惑。疑问。疑心。疑团。疑虑。疑窦。疑点。疑端。猜疑。怀疑。半信半疑。⒉ 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疑案。疑难。疑义。存疑。
疑
⒈ 安定,止息。
⒉ 古同“拟”,比拟。
doubt、doubtful、suspect、uncertain
信
形声:从予、止匕、矢声
doubt, question, suspect
义(義)
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:正义。义不容辞。义无反顾。仗义直言。
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务。义愤。义演。见义勇为。
⒊ 情谊:义气。恩义。义重如山。
⒋ 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:意义。含义。释义。微言大义。
⒌ 指认为亲属的:义父。
⒍ 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
⒎ 姓。
adopted、artificial、justice、meaning、relationship、righteousness
原为会意
right conduct, righteousn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