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én
仁
zhì
至
yì
义
jìn
尽
仁至义尽
(1)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
⒈ 原指古时年终极其虔诚地祭享对农事有功的诸神、万物,以为报答,谓蜡祭极尽了仁义之道。后用以形容对人的爱护、关心、帮助尽了最大努力。
引语出《礼记·郊特性》:“蜡之祭,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不忘恩而报之,是仁;有功必报之,是义也。”
宋陆游《秋思》诗之十:“虚极静篤道乃见,仁至义尽餘何忧。”
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圣作明述,仁至义尽,臺省诸公尚其知感知畏哉!”
冰心《斯人独憔悴》:“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,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!”
原指祭祀有功于农事诸神,极尽仁义之道。语本《礼记.郊特牲》:「蜡之祭也,主先啬而祭司啬也,祭百种以报啬也,飨农及邮表畷禽兽,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」后用以指尽最大的努力,以关怀照顾他人。明.沈受先《三元记.第三六出》:「诏曰:『恤贫者仁,乐施者义,仁至义尽,实宜宠褒。』」
【解释】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。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。对人的爱护、容忍、原谅与帮助;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。
【出处】西汉 戴圣《礼记 郊特牲》:“蜡之祭,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”
【示例】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,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!(冰心《斯人独憔悴》)
【近义词】无微不至、急公好义、急公为义
【反义词】漠不关心、穷凶极恶、以怨报德
【语法】仁至义尽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仁
⒈ 一种道德范畴,指人与人相互友爱、互助、同情等:仁义(a.仁爱与正义;b.通情达理,性格温顺,能为别人着想)。仁爱。仁政。仁人志士(仁爱有节操的人)。仁义礼智(儒家的伦理思想)。仁至义尽。一视同仁(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)。
⒉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:核桃仁儿。
⒊ 姓。
benvolence、humanity、kernel、sensitive
会意:从人、从二
humaneness, benevolence, kindness
至
⒈ 到:至此。自始至终。从古至今。至于。以至。甚至。
⒉ 极、最:至少。至亲。至交(最相好的朋友)。至诚。至高无上。至理名言。
extremely、most、solstice、to、untill、solstice
会意
reach, arrive; extremely, very
义(義)
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:正义。义不容辞。义无反顾。仗义直言。
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务。义愤。义演。见义勇为。
⒊ 情谊:义气。恩义。义重如山。
⒋ 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:意义。含义。释义。微言大义。
⒌ 指认为亲属的:义父。
⒍ 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
⒎ 姓。
adopted、artificial、justice、meaning、relationship、righteousness
原为会意
right conduct, righteousness
尽(盡)
⒈ 完毕:用尽。说不尽。取之不尽。
⒉ 达到极端:尽头。山穷水尽。尽情。自尽(自杀)。
⒊ 全部用出,竭力做到:尽心。尽力。尽瘁。尽职。尽忠。尽责。人尽其才。物尽其用。
⒋ 都,全:尽然。尽是白的。尽收眼底。尽释前嫌。
尽(儘)
⒈ 极,最:尽底下。
⒉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:尽量(
)。尽管。all、exhauste、to the greatest extent、try one's best、within the limits of
指事
exhaust, use up; dep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