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íng
形
zhì
质
⒈ 肉体,躯壳。
引唐刘禹锡《祭柳员外文》:“意君所死,乃形质尔。魂气何託,听余哀词。”
宋梅尧臣《秀叔头虱》诗:“翦除诚未难,所恶累形质。”
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,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九回:“老太太见与不见,总是知道的,喜欢的。既能知道了,喜欢了,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。只不过隔了形质,并非隔了神气啊。”
⒉ 外形,外表。
引唐无名氏《东阳夜怪录》:“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…… 自虚昏昏然,莫审其形质。”
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时帝年二十二岁,太上年三十六岁,形容枯黑,不復有贵人形质。”
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邓县尹》:“邓不禁毛髮森竖,寧神审諦,则形质服色彷彿日间所相尸也。”
⒊ 才具,气质。
引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自以形质异众,恐不容于世,隐迹管涔山,以琴书为事。”
唐康骈《剧谈录·潘将军失珠》:“僧谓潘曰:‘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。’”
⒋ 犹形制。参见“形制”。
引《清史稿·圣祖纪三》:“御史陈汝咸招抚海寇陈尚义入见,询海上情势及洋船形质。”
⒌ 指形式。
引李大钊《民彝与政治》:“顾此适宜之政治,究为何种政治乎?则惟民主义为其精神、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。”
躯体、身体。
形
⒈ 实体:形仪(体态仪表)。形体。形貌。形容。形骸。形单影只。形影相吊。
⒉ 样子:形状。形式。形态。形迹。地形。情形。
⒊ 表现:形诸笔墨。喜形于色。
⒋ 对照,比较:相形见绌。
⒌ 状况,地势:形势。
⒍ 古同“型”,模子。
⒎ 古同“刑”,刑罚。
appear、body、compare、entity、form、look、shape
形声:从彡、开声
form, shape, appearance
质(質)
⒈ 本体,本性:物质。流质(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)。实质。质言(实言)。沙质。本质。质点。品质。性质。素质。资质。
⒉ 朴素,单纯:质朴。质直。
⒊ 问明,辨别,责问:质疑。质问。质询。对质。
⒋ 抵押或抵押品:人质。
⒌ 同“贽”,礼物。
character、matter、nature、pawn、pledge、quality、question、simple
量
原为形声:下形上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