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án
前
chē
车
zhī
之
jiàn
鉴
前车之鉴
(1) 意为前面的车子翻了,后面的车子接受教训,不蹈覆辙。比喻可引以为鉴的往事
⒈ 亦省作“前鉴”、“前车”。
引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。”
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鄙语曰:……前车覆,后车诫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前车覆,后车戒。’盖言其危。”
宋陈亮《与石应之书》:“惟兄勉之,无失朋友之望,前辙可鉴。”
《水浒后传》第二五回:“前车之鉴,请自三思。”
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奉劝世间夫妇,固不可彼此相仇,亦不可过於情篤。语云:‘恩爱夫妻不到头’,如余者,可作前车之鉴也。”
鲁迅《二心集·<艺术论>译本序》五:“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,而且前车可鉴,使我屡免于误译,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。”
孙犁《澹定集·业余创作三题》:“骄傲容易坏事,对我们来说,前车之鉴可以说是不少了。”
汉荀悦《申鉴·政体》:“前鉴既明,后復申之。”
《晋书·孙楚传》:“夫韩并魏徙, 虢灭虞亡,此皆前鉴,后事之表。”
清孙枝蔚《咏物体·蝗》:“雨螽於宋灾必记,盖以宋公为前车。”
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英国之蹙波亚也,殖民政略之结果也……凡在英国势力范围之下者,不可不引为前车也。”
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又引文明之语,用以自文,征印度波兰,作之前鉴。”
前人的失败,可作为后人的借镜。参见「前车覆,后车戒」条。
【解释】前车:前面的车子;鉴:镜子。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。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。
【出处】汉 刘向《说苑 善说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前车覆,后车戒。’”
【示例】前车之鉴,请自三思。(清 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二十五回)
【近义词】前车可鉴、殷鉴不远
【反义词】重蹈覆辙
【语法】前车之鉴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劝告人。
前
⒈ 指空间,人面所向的一面;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;家具等靠外的一面,与“后”相对:前面。前边。前方。面前。前进。前程。
⒉ 指时间,过去的,往日的,与“后”相对:以前。前人。前此。前科。前嫌。前言。前车之鉴。
⒊ 顺序在先的:前五名。
⒋ 向前行进:勇往直前。
former、forward、front、preceding、restrain
后
会意
in front, forward; preceding
车(車)
⒈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:火车。车驾(帝王的马车)。车裂(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,俗称“五马分尸”)。前车之鉴。
⒉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:纺车。水车。
⒊ 用水车打水:车水。
⒋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:车床。
⒌ 用旋床加工工件:车零件。
⒍ 方言,转动身体:车身。车过头来。
⒎ 姓。
车(車)
⒈ 象棋棋子之一。
vehicle
象形
之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
原为会意:上像向前的脚,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
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; it, him her, them; go to
鉴(鑒)
⒈ 镜子。
⒉ 照:光可鉴人。
⒊ 观察,审察:鉴别。鉴定。鉴赏。鉴于(看到,觉察到)。台鉴(书信用语,表示请人看信。亦作“惠鉴”、“钧鉴”)。鉴往知来。
⒋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:借鉴。鉴戒。前车之鉴。
ancient bronze mirror、inspect、reflect、warning
形声
mirror, looking glass; refle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