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然
(1) 愤怒的样子
⒈ 奋发貌。
引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孔子读《易》至《损》、《益》,未尝不愤然而叹。”
宋王禹偁《盐池八十韵》序:“天实惠我,使之补亡……游览之际,愤然成章。”
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所幸天理之在人心,终有所不可泯,而良知之明,万古一日,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,必有惻然而悲,戚然而痛,愤然而起,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。”
⒉ 气愤貌。
引宋韩淲《涧泉日记》卷下:“杨刘之学盛于一时,其裁割纂组之工极矣, 石介愤然以为破碎圣人之道,著论排之甚力。”
明李贽《开国小叙》:“盖自其託身皇觉寺之日,已愤然於贪官污吏之虐民,欲得而甘心之矣。”
沙汀《淘金记》二五:“‘什么叫面子哇?’寡妇愤然作色地说,连自己也没料到地变激昂了,‘我的面子早丢完了!’”
气愤发怒的样子。
然
⒈ 对,是:然否。不然。不以为然。
⒉ 以为对,答应,信守:然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然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
⒊ 这样,如此:当然。然后。然则。
⒋ 表示一种语气(a.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然”;b.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然”)。
⒌ 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:显然。忽然。飘飘然。
⒍ 古同“燃”。
but、correct、however、like that、right、so
形声:从灬、声
yes, certainly; pledge, promi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