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见:敺攘 ,驱攘
⒈
⒉ 驱攘:驱除;扫荡。
引《旧唐书·马燧传》:“两河鼎沸,寇盗横行; 燧等虽志在勤王,竟莫能驱攘患难。”
宋苏轼《祭常山神祝文》:“若时赐霈泽,驱攘虫灾,以完我西成之资,岁秋九月,当与吏民復走庙下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雍熙三年》:“共力驱攘,恢復旧疆。”
⒊ 敺攘:驱除。
引唐元稹《杜载监察御史制》:“念敺攘之略,诚在将军;奬飞驰之劳,宜加宪秩。”
驱(驅)
⒈ 赶牲口:驱马。驱策。驱驰。
⒉ 赶走:驱动。驱赶。驱寒。
⒊ 强行、逼迫:驱使。驱遣(a.强迫;b.赶走;c.消除,排除情绪)。
⒋ 快跑:并驾齐驱。先驱。前驱。
drive、order to
形声:从马、区声
spur a horse on; expel, drive away
攘
⒈ 侵夺,偷窃:攘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攘攘,而子证之”)。攘夺。攘窃。攘善(掠人之美)。
⒉ 推,排斥:攘斥。攘除。攘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
⒊ 烦乱:攘攘(纷乱)。扰攘。
⒋ 捋:攘袂。攘臂。
形声:从扌、襄声
seize, take by force; rep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