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àn
判
ruò
若
liǎng
两
rén
人
判若两人
(1) 形容前后明显不同,好像是两个人一样
⒈ 谓同一个人前后变化极大。
引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须晓得柳知府於这交涉上头,本是何等通融、何等迁就,何以如今判若两人?”
王亚平《神圣的使命》:“白舜 !他和照片上的那个青年真是判若两人。”
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,前后截然不同。
【解释】判:判断;评定;若:好像。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;好像两个人一样;截然不同。
【出处】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,本是何等通融、何等迁就,何以如今判若两人?”
【示例】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,毁左翼惟恐不至,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。(《鲁迅书信集 致郑振铎》)
【近义词】判若鸿沟、迥然不同
【反义词】一如既往、半斤八两、依然故我
【语法】判若两人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不同。
判
⒈ 区别,分辨,断定:判明。判辨。判据。判读(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)。判断。
⒉ 分开,截然不同:判然。判若两人。判若鸿沟。
⒊ 评定:裁判。谈判。判卷子。
⒋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:判词。判决。判案。
⒌ 古代官名:通判。判官(中国唐、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,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)。
decide、distinguish、judge、obviously、sentence
形声:从刂、半声
judge; discriminate; conclude
若
⒈ 如果,假如:若果。倘若。假若。天若有情天亦老。
⒉ 如,像:年相若。安之若素。旁若无人。置若罔闻。门庭若市。
⒊ 你,汝:若辈。“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”
⒋ 约计:若干(
)。若许。⒌ 此,如此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⒍ 顺从:“曾孙是若。”
⒎ 指“海若”(古代神话中的海神):“望洋向若而叹。”
⒏ 指“若木”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。
⒐ 指“杜若”(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):“沐兰泽,含若芳”。若英(“杜若”的花)。
⒑ 文言句首助词,常与“夫”合用:“若夫阴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⒒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,表示事物的状态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”。
若
⒈ 〔般若〕见“般3”。
as if、if、like、seem、you
象形
if, supposing, assuming; similar
两(兩)
⒈ 数目,二。一般用于量词和“个、半、千、万、亿”前:两个黄鹂。两本书。
⒉ 双方:两可。两边。两便(客套用语,彼此方便)。两旁。两侧。两袖清风。两败俱伤。
⒊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:十两(一市斤。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)。半斤八两(喻彼此一样,不相上下,含贬义)。
⒋ 表示不定数目:两下子。两着儿(
)。liang、tael、twain
象形
two, both, pair, couple; ounce
人
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:人类。
⒉ 别人,他人: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人热诚。
⒊ 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:丢人,文如其人。
human、man、people、person、human being、fellow、individual、soul
己、我
象形:像侧面站立的人形
man; people; mankind; someone el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