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对上边隐瞒,对下边不隐瞒。谓把真情隐瞒起来,不让上边知道,下边知道了没关系。
引元无名氏《闹铜台》第一折:“开仓糶米依时价,拔济民间行德化,升斗上面尅除粮,一心瞒上不瞒下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方才有个教亲,共备了五十斤牛肉……説是要断尽了,他们就没有饭吃,求我略鬆宽些,叫做‘瞒上不瞒下’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七七回:“现在他的东西,是瞒上不瞒下,悄悄的送还他去。”
丝弦剧《空印盒》第二场:“既然按院大人尚未到来,你来个瞒上不瞒下,瞒官不瞒私,打发敝人过江,不过银两多赠。”
只欺骗上面的人,而对下面的人无所顾忌。参见「漫上不漫下」条。
【解释】瞒:也作“漫”,欺骗,蒙蔽。瞒着上面,不瞒下面。指通同作弊,不使上级知道。
【出处】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。不瞒老哥说: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,常常有的,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。”
【示例】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14章:“那还不是瞒上不瞒下,照例吃点缺!”
【近义词】谩上不谩下
【语法】瞒上不瞒下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中层人物。
瞒(瞞)
⒈ 隐藏实情,不让别人知道:瞒哄。隐瞒。瞒天过海。
⒉ 〔瞒瞒〕贪爱酒色的样子。
⒊ 闭目的样子。
瞒(瞞)
⒈ 惭愧的样子。
cozen、hornswoggle、jockey
形声
deceive, lie; eyes half-closed
上
⒈ 位置在高处的,与“下”相对:楼上。上边。
⒉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古。上卷。
⒊ 等级和质量高的:上等。上策。上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)。
⒋ 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车。上升。
⒌ 去,到:上街。
⒍ 向前进:冲上去。
⒎ 增加:上水。
⒏ 安装,连缀:上刺刀。上鞋(亦作“绱鞋”)。
⒐ 涂:上药。
⒑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:上课。上班。
⒒ 拧紧发条:上弦。
⒓ 登载,记:上账。
⒔ 用在名词后边,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:晚上。桌上。组织上。
⒕ 用在动词后边,表示开始、继续、趋向、完成:爬上来。锁上。选上代表。
⒖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:上年纪。
⒗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1”。
上
⒈ 〔上声〕汉语声调之一,普通话上声(第三声)。
ascending、go to、go up、previous、submit、superior
下
指事
top; superior, highest; go up, send up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瞒(瞞)
⒈ 隐藏实情,不让别人知道:瞒哄。隐瞒。瞒天过海。
⒉ 〔瞒瞒〕贪爱酒色的样子。
⒊ 闭目的样子。
瞒(瞞)
⒈ 惭愧的样子。
cozen、hornswoggle、jockey
形声
deceive, lie; eyes half-closed
下
⒈ 位置在低处的,与“上”相对:下层。下款。
⒉ 等级低的:下级。下品。下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)。下里巴人(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,常与“阳春白雪”对举)。
⒊ 方面,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
⒋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卷。下次。下限。
⒌ 由高处往低处,降落:下山。下车。下马。下达。
⒍ 使降落:下半旗。下棋。
⒎ 进入:下海。
⒏ 投送:下书。
⒐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:下班。下课。
⒑ 谦辞:在下。下官。
⒒ 颁布:下令。
⒓ 攻克:攻下。
⒔ 卸掉:下货。把他的枪下了。
⒕ 用,投入精力:下工夫。
⒖ 退让:争执不下。
⒗ 做出判断:下结论。
⒘ 量词,指动作次数:打三下。
⒙ 用在名词后边(①表示在里面,如“心下”、“言下”;②表示当某个时节,如“节下”、“年下”)。
⒚ 用在动词后边(①表示关系,如“教导下”、“培养下”;②表示完成或结果,如“打下基础”;③与“来”、“去”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,如“走下去”、“停下来”)。
⒛ 少于:不下二百人。
动物生产:鸡下蛋。
below、descend、down、give birth to、give in、go to、leave off、lower、next、take
上、高、停
指事
under, underneath, below; down; inferior; bring dow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