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泛指蛇和其他虫类。
引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人民不胜禽兽虫蛇,有圣人作,搆木为巢以避羣害,而民悦之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·无形》:“虫蛇未化,人不食也;化为鱼鱉,人则食之。”
唐高适《东平路中遇大水》诗:“虫蛇拥独树,麋鹿奔行舟。”
元傅若金《桂林喜吕仲实佥宪至》诗:“草热虫蛇常并出,树深豺虎近皆肥。”
⒉ 喻指异族异类的人。
引唐韩愈《别知赋》:“岁癸未而迁逐,侣虫蛇於海陬。”
明高启《喜幼文北归》诗:“久留远土虫蛇杂,忽解高罗雁鵠飞。”
⒊ 谓虫蛇纠曲之状。比喻曲折钩连的书法。
引汉蔡邕《篆势》:“頽若黍稷之垂颖,藴若虫蛇之棼緼。”
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盖草书之为状也,婉若银钩,漂若惊鸞,舒翼未发,若举復安,虫蛇虬蟉,或往或还。”
虫(蟲)
⒈ 节肢动物的一类:昆虫。益虫。雕虫小技(喻微不足道的技能)。
⒉ 动物的通称:大虫(老虎)。长虫(蛇)。介虫(有介壳的虫子)。
insect、worm、bug
会意
insects, worms; KangXi radical 142
蛇
⒈ 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蛇蜕。蛇行。蛇蝎。蛇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蛇添足。
蛇
⒈ 〔委(
)蛇〕见“委2”。snake、serpent
形声:从虫、它声
sna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