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俯身拾取。
引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堂隆传》:“士病不明经术,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”
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四:“﹝孙何﹞素近视,每上殿进札子,多宿诵精熟,以合奏牘。忽一日飘牘委地,四散俯拾,零乱倒错,合奏不同,上颇讶之。”
宋郭彖《睽车志》卷四:“俄一蜣螂飞过其前,叟即举杖,一击堕地,俯拾裂食之。”
⒉ 引申以喻成事之易。
引《北史·周纪上》:“欢(高欢 )违负天地,毒被人鬼,乘此扫荡,易同俯拾。”
明刘基《赠杜安道》诗:“拔栅皖城犹俯拾,探穴九江无险阻。”
⒊ 屈尊下取。喻俯就。
引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胭脂》:“﹝臙脂﹞心疑王氏未暇往,又疑宦裔不肯俯拾。”
向下拾起。比喻容易得到。
俯
⒈ 向下,低头,与“仰”相对:俯身。俯视。俯瞰。俯首。俯临。俯拾即是。俯仰。
⒉ 潜伏,卧伏:季秋之月“蛰虫咸俯在内”。
⒊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:俯允。俯念。俯恤(请求对方体恤)。俯察。俯顺。
bow、pronate
仰
形声:从亻、府声
bow down, face down, look down
拾
⒈ 捡,从地上拿起:拾草。拾粪。拾零(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,常用于文章标题)。拾取。俯拾皆是。拾人牙慧。
⒉ 收,敛,整理:收拾。拾掇。
⒊ “十”的大写。
⒋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。
拾
⒈ 古同“涉”,历,经由:拾级而上。
collect、pick up、ten
丢
形声:从扌、合声
pick up, collect, tidy up; accounting form of the numeral 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