掇拾
(1)拾掇;拾取
(2) 搜集
⒈ 采摘;拾取。
引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滱水》:“至若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,或单舟採菱,或叠舸折芰,长歌阳春,爱深緑水,掇拾者不言疲,謡咏者自流响。”
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六:“然其旧瘞之处,全家骸骨容或掇拾未尽。”
潘漠华《掇拾》诗:“西风一夜撼松林,满地都落满了黄柯,老的幼的婆娘儿女,弯躬在那儿掇拾。”
⒉ 搜集。
引《新唐书·令狐德棻传》:“近代无正史, 梁、陈、齐之籍犹可据,至周隋事多脱捐。今耳目尚相及,史有所冯;一易世,事皆汩暗,无所掇拾。”
宋朱胜非《秀水闲居录》:“或本书久失,后人掇拾为之耳。”
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经传》:“是时诸儒掇拾补葺,专门名家,各守其师之説。”
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:“《尧典》等篇,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,组成有系统的记录。”
⒊ 指搜集其过失而加以抨击。
引宋梅尧臣《碧云騢》:“殿中侍御史马遵、吴中復、吕景初极言其过。羣阉於左右或扆后扬言,御史掇拾宰相,自此谁敢当者!”
⒋ 搜括。
引唐韩愈《郓州溪堂诗》序:“而公承死亡之后,掇拾之餘,剥肤椎髓,公私扫地赤立,新旧不相保持,万目睽睽,公於此时能安以治之,其功为大。”
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“初,度支盐铁使王播,广事进奉以希宠, 度亦掇拾羡餘以効播,士君子少之。”
采取。
掇
⒈ 拾取;摘取:掇拾。掇弄。
⒉ 用双手拿(椅子,凳子),用手端。
pick up
形声:从扌、声
collect, gather up, pick up
拾
⒈ 捡,从地上拿起:拾草。拾粪。拾零(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,常用于文章标题)。拾取。俯拾皆是。拾人牙慧。
⒉ 收,敛,整理:收拾。拾掇。
⒊ “十”的大写。
⒋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。
拾
⒈ 古同“涉”,历,经由:拾级而上。
collect、pick up、ten
丢
形声:从扌、合声
pick up, collect, tidy up; accounting form of the numeral 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