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使节使节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shǐ

使

jié

使节

拼音 shǐ jié 注音 ㄕˇ ㄐ一ㄝˊ 词性 名词
拼音 shǐ jié 注音 ㄕˇ ㄐ一ㄝˊ
词性 名词
结构 使 (左右结构) (上下结构)
使节的意思
词语解释:

使节shǐjié

(1) 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;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

得任命大使、其他政府使节和领事
minister;diplomatic envoy

(2) 古时指使者所持的符节

tally
引证解释:

⒈ 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。

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:“凡邦国之节:山国用虎节,土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。”
郑玄注:“使节,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,行道所执之信也。”
宋徐铉《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》诗:“我持使节经韶石,君作閒游过武夷。”

⒉ 使者。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。

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,作皇帝璽,丞相、御史、大将军、军吏、中二千石、都官令、丞印,及旁近郡太守、都尉印, 汉使节法冠,欲如伍被计。”
唐杜甫《严中丞枉驾见过》诗:“川合东西瞻使节,地分南北任流萍。”
宋王安石《张工部庙》诗:“使节纷纷下禁中,几人曾到此城东?”
清汪懋麟《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》诗:“吏民喧使节,湖海正秋天。”

⒊ 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,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。

国语词典:

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。见《周礼.地官.掌节》汉.郑玄.注。

如:「外交使节」。

网络解释:

使节 (词语概念)

  • 使节,指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;使者,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,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。见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:“凡邦国之节:山国用虎节,土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。”
  • 字义分解
    使
    读音:shǐ

    基本字义

    使shǐ(ㄕˇ)

    ⒈  用:使用。使劲。使役。使力。使钱。

    ⒉  派,差谴:使唤。使命。使女。

    ⒊  让,令,叫:迫使。

    ⒋  假若:假使。即使。

    ⒌  奉命办事的人:使者。大使。公使。使馆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employ、envoy、if、probe、send、use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亻、吏声

    English

    cause, send on a mission, order; envoy, messenger, ambassador

    读音:jié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节(節)jié(ㄐ一ㄝˊ)

    ⒈  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
    ⒉  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
    ⒊  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
    ⒋  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
    ⒌  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
    ⒍  礼度:礼节。

    ⒎  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
    ⒏  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
    ⒐  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
    ⒑  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
    ⒒  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
    ⒓  姓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节(節)jiē(ㄐ一ㄝ)

    ⒈  〔节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url、gnarl、knar、knurl、kts、node、nodosity、nodus、period、section、stanza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

    English

    knot, node, joint; section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