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鼓手
(1) 原指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,现在则用来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,有贬义
⒈ 旧时婚、丧礼仪中吹奏乐器的人。
引赵树理《福贵》:“后来因为他当了吹鼓手,他的老家长王老万要活埋他,他就偷跑了。”
峻青《秋声赋·胶济线上》:“灵柩前面,八个吹鼓手,奏出了悲愤的乐曲。”
⒉ 比喻大肆鼓吹、广造舆论的人。
引《人民日报》1976.11.19:“﹝林彪﹞拉山头,搞宗派,结党营私。‘四人帮’的江青当时就是林彪的吹鼓手。”
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3期:“他在这个那个报刊上发表论文,在这个那个文艺座谈会上自我吹嘘,终于成了‘四人帮’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特等吹鼓手。”
旧时婚礼或丧礼中吹奏鼓乐的人。
【解释】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,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
【出处】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2回:“叫班吹鼓手,壮观壮观。”
【示例】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8章:“吹鼓手吹得天花乱坠。”
【语法】吹鼓手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讽刺人。
吹
⒈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:吹打。吹灯(a.把灯火吹灭;b.喻人死亡;c.喻失败、垮台)。吹毛求疵。吹鼓手(a.办婚、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;b.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)。吹灰之力。
⒉ 说大话:吹牛。吹嘘。
⒊ 类似吹的动作:吹拂。风吹草动。
⒋ (事情)失败:吹台。
⒌ 消息流传,鼓动宣传:鼓吹。
blow、boast、puff
形声:左形右声
blow; puff; brag, boast
鼓
⒈ 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
)。鼓角( )。大鼓。⒉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⒊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⒋ 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⒌ 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⒍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
beat、drum、kettle、tambour
饱、瘪、泄
会意
drum; beat, top, strike
手
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:手心。棘手(形容事情难办,像荆棘刺手)。着(
)手(开始做,动手)。手不释卷。⒉ 拿着:人手一册。
⒊ 亲自动手:手稿。手迹。手令。手书(a.笔迹;b.亲笔书信)。
⒋ 技能、本领:手法(技巧,方法)。手段。留一手。
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:国手。扒手。生产能手。
⒍ 小巧易拿的:手枪。手册。
a bunch of fives、fist、hand、manus、mauley、pud
脚、足
象形:像手伸出五指
h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