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二竖二竖的意思_解释_造句

èr

shù

二竖

拼音 èr shù 注音 ㄦˋ ㄕㄨˋ
拼音 èr shù 注音 ㄦˋ ㄕㄨˋ
结构 (单一结构) (上下结构)
二竖的意思
词语解释:

二竖èrshù

(1) 两个小孩,后以称病魔

two children;the evil spirits responsible for illness
引证解释:

⒈ 亦作“二竪”。

1.语出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”
后用以称病魔。 晋葛洪《抱朴子·贵贤》:“二竪之疾既据而募良医,栋橈之祸已集而思谋夫,何异乎火起乃穿井,觉飢而占田哉!”
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索命》:“伯有今为厉,二竖还乘衅。”
刘开扬《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原始》:“时余方为二竪所苦,以卷帙浩繁,力难胜任,拜辞之餘,乃督以兹事。”

⒉ 指危害国运的奸佞小人。

唐张说之《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》:“协心五朝,戡勦二竪,奋飞比落,推戴中宗。”
《宋史·徐侨传》:“今女謁,阉宦相为囊橐,诞为二竖,以处国膏肓。”

国语词典:

语本《左传.成公十年》:「公疾病,求医于秦,秦伯使医缓为之,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『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』其一曰:『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』」指病魔、疾病。

网络解释:

二竖

  • 二竖,语出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”后用以称病魔。
  • 字义分解
    读音:èr

    基本字义

    èr(ㄦˋ)

    ⒈  数名:一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贰”代)。

    ⒉  双,比:独一无二。

    ⒊  两样,别的:二话。不二价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twain、two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指事

    English

    two; twice

    读音:shù

    基本字义

    竖(竪)shù(ㄕㄨˋ)

    ⒈  直立,直立的,与“横”相对:竖立。竖井(一种垂直的矿井)。竖琴。竖起耳朵听。

    ⒉  汉字笔形之一,自上往下。

    ⒊  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,与“横”相对:竖着写。

    ⒋  旧称未成年的童仆,小臣,引申为卑贱的:童竖。竖子(a.童仆;b.鄙贱的称呼,如“竖竖不足与谋”。亦称“竖小子”)。

    异体字

    • ?
    • ?

    汉英互译

    erect、perpendicular、upright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上形下声

    English

    perpendicular, vertical; erect

  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请使用Ctrl+D进行收藏。
    确认
    是否确认删除?
    确定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