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á
跋
shān
山
shè
涉
shuǐ
水
⒈ 亦作“跋山涉川”。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
引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於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於艰险。”
杨朔《平常的人》:“他背上一袋炒面,一个水壶,一张布单,跋山涉水,千里迢迢赶到朝鲜。”
秦牧《长河浪花集·湘阴热浪记》:“然而,就在这样的时候,从全国各个省区,风尘仆仆,跋山涉水专程前来拜访湘阴的人们,却络绎不绝。”
形容走长远路途的艰苦。如:「他跋山涉水,历尽艰辛,找寻失散多年的双亲。」也作「跋涉山川」、「跋山涉川」。
【解释】跋:翻山越岭;涉:徒步过水。翻山越岭;蹚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也作“跋山涉川”。
【出处】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【示例】同样的青春,同样的年龄,有人跋山涉水,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。(魏巍《路标》)
【近义词】翻山越岭、风尘仆仆、长途跋涉、四处奔波、风餐露宿、抗尘走俗、仆仆风尘、跋涉山川、不远千里、远涉重洋、餐风露宿、航海梯山
【反义词】朝发夕至、一路顺风
【语法】跋山涉水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。
跋
⒈ 翻山越岭:跋涉。
⒉ 踩,践踏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
⒊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cross mountains、postcript
形声:从足、犮声
go by foot; epilogue, colophon
山
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峦。山川。山路。山头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来风满楼(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)。
⒉ 形状像山的:山墙(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。亦称“房山”)。
⒊ 形容大声:山响。山呼万岁。
⒋ 姓。
hill、mountain、jebel
象形:像山峰绵延之形
mountain, hill, peak
涉
⒈ 步行过水:涉渡。涉江。跋涉。
⒉ 到,经历:涉世(经历世事)。涉历。涉险。涉足。
⒊ 牵连,关连:涉及。涉嫌。涉外(涉及与外国关系的)。交涉。牵涉。涉猎。
⒋ 动,着(
):涉笔。experience、ford、involve、wade
会意:从氵、从步
ford stream, wade across
水
⒈ 一种无色、无臭、透明的液体:水稻。水滴石穿。水泄不通。
⒉ 河流:汉水。湘水。
⒊ 江河湖海的通称。水库。水利。水到渠成(喻条件成熟,事情就会顺利完成)。水可载舟。跋山涉水。依山傍水。
⒋ 液汁:水笔。墨水。
⒌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外水。肥水。
⒍ 指洗的次数:这衣服洗过两水了。
⒎ 姓。
Adam's ale、Adam's wine、liquid、water
火
象形
water, liquid, lot5on, ju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