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四方屏藩之国。
引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四塞,世告至。”
郑玄注:“四塞,谓夷服、镇服、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。”
《敦煌曲子词·洞仙歌》:“愿四塞来朝明帝,令戎客休施流浪。”
⒉ 指四境皆有天险,可作屏障。
引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齐南有泰山,东有琅邪,西有清河,北有渤海,此所谓四塞之国也。”
鲍彪注:“四面有山关之固,故曰四塞之国也。”
汉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且夫僻界西戎,险阻四塞,脩其防御,孰与处乎土中。”
明王錂《春芜记·宸游》:“你看千峯岳峙,万井云屯,南接苍梧,北连陘塞,真可称四塞之国矣。”
⒊ 指四方边塞,边境。
引《敦煌曲子词·献忠心》:“四塞休征罢战,放将仕,尽迴戈。”
《敦煌曲子词·定风波》:“四塞忽闻狼烟起,问儒仕,谁人敢去定风波?”
⒋ 到处充塞。
引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旁魄四塞,云尃雾散。”
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下》:“三月乙亥,黄雾四塞,日无光。”
《宋史·仁宗纪一》:“甲午,昏雾四塞。”
⒌ 四面蔽塞。
引宋文天祥《正气歌序》:“乍晴暴热,风道四塞。”
清方苞《七思·弟椒涂》:“荆榛四塞兮涂冥冥,连山赤黑兮延火烝。”
四方藩卫的国家。
四
⒈ 数名,三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肆”代):四方。四边。四序(即“四季”)。四体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隶、篆四种字体)。四库(古籍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称。亦称“四部”)。四君子(中国画中对梅、兰、竹、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)。
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6”。
four
会意
four
塞
⒈ 堵,填满空隙:堵塞漏洞。塞尺。塞规。
⒉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:活塞。塞子。
塞
⒈ 边界上险要地方:要塞。关塞。塞外。边塞。塞翁失马。
塞
⒈ 义同(一),用于若干书面语词:闭塞。阻塞。搪塞。塞责。顿开茅塞。
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、fill in、stopper、stuff、tuck
会意兼形声:从土、寒省声
stop up, block, seal, cork; pass, frontier; fortr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