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祭祖先。
无人奉祀,比喻亡国或绝后。
⒈ 不祭祖先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葛伯放而不祀。”
赵岐注:“放纵无道,不祀祖先。”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於是有刑不祭,伐不祀,征不享,让不贡,告不王。”
⒉ 无人奉祀,比喻亡国或绝后。
引《左传·文公五年》:“臧文仲闻六与蓼灭,曰:‘ 皋陶、庭坚不祀忽诸。’”
晋卢谌《赠刘琨》诗:“夫差不祀,衅在胜齐。”
清戴名世《徐节妇传》:“徐氏之祸,可不谓烈哉!微节妇, 徐氏不祀矣!”
不能祭祀祖庙。比喻国祚无法传承、延续。
不
⒈ 副词。
⒉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⒊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不
⒈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no、not
没有
象形
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祀
⒈ 祭:祭祀。祀天。祀祖。
⒉ 中国殷代指年:十有三祀。
offer sacrifices
形声:从礻、巳声
to sacrifice, worshi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