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óng
同
nián
年
ér
而
yǔ
语
⒈ 犹言相提并论。
引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宋苏轼《书蒲永昇画后》:“如往时董羽,近日常州戚氏画水,世或传宝之。如董戚之流,可谓死水,未可与永昇同年而语也。”
梁启超《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》:“然正以权限严明故,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,非他种政体所可同年而语。”
亦省作“同年语”。 清周亮工《袁周合刻稿序》:“知圣衣於仍叔,其所期在千载以上矣,岂世俗所称师弟子者可同年语哉!”
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吴梅村诗》:“﹝吴梅村﹞比之自讳失节,反託於遗民故老者,更不可同年语矣。”
清冯桂芬《重儒官议》:“独有朝夕与居之人,责之以保举,其有滥焉倖焉者鲜矣,岂与夫一人之荐牘,一日之文字所可同年语哉!”
相提并论。《文选.贾谊.过秦论》:「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度长絜大、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」宋.苏轼〈书蒲永升画后〉:「如董、戚之流,可谓死水,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。」也作「同日而言」、「同日而语」。
【解释】犹言相提并论。
【出处】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【示例】梁启超《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》:“然正以权限严明故,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,非他种政体可同年而语。”
【近义词】同日而语、同日而言、同年而校
【语法】同年而语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否定句。
同
⒈ 一样,没有差异;相同。同一(a.一致,统一;b.共同的一个或一种)。同侪(同辈)。同庚(同岁)。同年。同胞。同人(a.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;b.同行业的人)。同仁(同人)。同仇敌忾。同工异曲。同室操戈。情同手足。
⒉ 共,在一起(从事):共同。同学。同步。殊途同归。同舟共济。
⒊ 和,跟:同流合污。
⒋ 姓。
同
⒈ 〔胡同〕见“胡”。
alike、be the same as、in common、same、together
异
会意:从冂一、从口
same, similar; together with
年
⒈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:一年。三年五载。
⒉ 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利。年薪。
⒊ 一年的开始:年节。新年。
⒋ 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画。年礼。年货。
⒌ 时期,时代:近年。年华。年号(a.帝王用的纪年名称;b.公元纪年名称)。年限。年深日久。
⒍ 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年谨。荒年。
⒎ 岁数:年纪。年事(岁数)。年高。年轮。
⒏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:幼年。童年。青年。壮年。中年。老年。
⒐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:年兄。年谊(同年登科的关系)。
⒑ 姓。
age、annual、New Year、year
形声:从禾、千声
year; new-years; person's age
而
⒈ 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⒉ 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⒊ 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and that、moreover
象形
and; and then; and yet; but
语(語)
⒈ 话:语言。汉语。英语。语录。语汇。语重心长。
⒉ 指“谚语”或“古语”:语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
⒊ 代替语言的动作:手语。旗语。
⒋ 说:细语。低语。
语(語)
⒈ 告诉:不以语人。
Punjabi
形声:从讠、吾声
language, words; saying, expre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