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垢纳污
(1) 比喻包容肮脏丑恶的人和事
也作“藏污纳垢”
⒈ 亦作“藏污纳垢”。
引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明刘若愚《酌中志·忧危竑议前纪》:“至今读之者,无不魂惊髮竖,愈见神庙圣度,真如海岳之藏垢纳污靡不包容者。”
清孙雨林《皖江血·定计》:“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,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。”
李大钊《青年与农村》:“若想扩清选举,使这种新制度不作高等流氓们藏污纳垢的巢穴、发财作官的捷径,非开发农村不可。”
隐藏污垢,聚集秽物。如:「厨房最容易藏垢纳污,所以要常常清洗整理。」也作「含垢纳污」。
【解释】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;纳:容纳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。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;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。也作“藏污纳垢”。
【出处】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【示例】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:“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,非藏垢纳污之地。”(鲁迅《且介亭杂文附集 女吊》)
【近义词】含污纳垢
【反义词】涤瑕荡垢、藏龙卧虎、荡瑕涤秽
【语法】藏垢纳污联合式;作定语;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。
藏
⒈ 隐避起来:埋藏。包藏。藏奸。藏匿。隐藏。蕴藏。藏污纳垢。
⒉ 收存起来:收藏。藏品。藏书。储藏。
藏
⒈ 储放东西的地方:藏府。宝藏。
⒉ 道教、佛教经典的总称:道藏。大藏经。三藏(佛教经典“经”、“律”、“论”三部分)。
⒊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、四川等省:藏族。
⒋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。
⒌ 古同“臟”。
conceal、hide、store
躲、匿、露
形声:从艹、臧声
hide, conceal; hoard, store up
垢
⒈ 污秽,脏东西:污垢。泥垢。牙垢。垢腻。垢秽。垢敝(又脏又破)。
⒉ 同“诟”。
dirty、filthy
形声:从土、后声
dirt, filth, stains; dirty
纳(納)
⒈ 收入,放进:出纳。藏污纳垢。
⒉ 接受:采纳。笑纳。纳谏。
⒊ 享受:纳福。纳凉。
⒋ 缴付:纳税。
⒌ 补缀,缝补;现多指密密地缝:纳鞋底。
⒍ 姓。
accept、admit、receive
缴、出、吐
形声:从纟、内声
admit, take, receive, accept
污
⒈ 浑浊的水:粪污。血污。
⒉ 肮脏,不干净:污水。污泥。污浊。
⒊ 肮脏的东西:污渍。污垢。
⒋ 不廉洁:贪污。
⒌ 弄脏:玷污。污损。污辱。污蔑(a.玷污;b.诬蔑)。污染。
corrupt、defile、dirt、filth、smear
形声:从氵、亏声
filthy, dirty, impure, pollu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