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农历五月初五日。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。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,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。
引《初学记》卷四引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鶩角黍。”
南朝梁吴均《续齐谐记·五花丝粽》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,楚人哀之,至此日,以竹筒子贮米,投水以祭之……今世五月五日作粽,并带栋叶五色丝,皆汨罗遗风也。”
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……採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
清赵翼《陔馀丛考·端午》:“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,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以五月丙午遣太尉,又《论衡》曰,‘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’,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,后世专用五日,亦误。按《周官·壶涿氏》‘午贯象齿’ 郑注:‘午故书为五’,然则午五本通用……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,盖午五相通之误。”
⒉ 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。 宋洪迈《容斋随笔·八月端午》:“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,以其日为千秋节。
引张説《上大衍历序》云:‘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。’《唐类表》有宋璟《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》云:‘月惟仲秋,日在端午。’然则凡月之五日,皆可称端午也。”
农历五月五日。参见「端五」条。
端
⒈ 正,不歪斜:端正(a.事物不歪斜;b.正派,正确;c.使端正)。端丽。端然。端庄。端秀。端静。端坐。
⒉ 正派,正直:端方。端直。端重(
)。品行不端。⒊ 事物的一头:端的(
)(a.事情的经过,底细;b.的确,果然;c.究竟。均亦称“端底”)。端倪。端详。事端。争端。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:端盆。端碗。端茶。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。
⒌ 姓。
end、extrenity
形声:左形右声
end, extreme; head; beginning
午
⒈ 地支的第七位,属马。
⒉ 用于计时:午时(白天十一点到一点)。午间。午饭。午睡。午休。午夜(半夜、子夜)。
⒊ 古同“忤”、“迕”,逆,背。
midday、noon
象形
noon; 7th terrestrial bran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