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恬武嬉
(1) 指文武官吏只知贪图安逸、吃喝玩乐,不关心国家大事
⒈ 谓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,不以国事为意。
引唐韩愈《进撰平淮西碑文表》:“相臣将臣,文恬武嬉,习熟见闻,以为当然。”
宋陈亮《壬寅答朱元晦秘书又书》:“以大势论之,渡江安静又五十餘年,文恬武嬉,今亦甚矣,民疲兵老,今亦极矣。”
明宋濂《拟晋武帝武功颂》:“文恬武嬉,浑浑无涯。”
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》:“我们并不反对准备,但反对长期准备论,反对文恬武嬉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。”
文武官员安于逸乐嬉游,形容天下承平无事。亦用以形容文武官员苟安度日,不务国事。
【解释】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;不以国事为务。文:文官;武:武将。
【出处】唐 韩愈《进撰平淮西碑文表》:“相臣将臣,文恬武嬉,习熟见闻,以为当然。”
【示例】今者文恬武嬉,宜若可为安静之计。(宋 陈亮《与章德茂侍郎》二)
【近义词】上恬下嬉、尸位素餐
【反义词】文治武功、克己奉公
【语法】文恬武嬉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文
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⒉ 刺画花纹:文身。
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⒏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⒐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⒑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⒓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⒔ 掩饰:文过饰非。
⒕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⒖ 姓。
character、civil、gentle、language、paint over、writing
白、武
象形
literature, culture, writing
恬
⒈ 安静,安然,坦然:恬静。恬适。恬然。恬谧。恬淡(淡泊名利,清静无为)。
not care at all、quiet、tranquil
形声:从忄、甜省声
quiet, calm, tranquil, peaceful
武
⒈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,与“文”相对:武装。武器。武警。武林。武坛。武生。武旦。武丑。武净。武举。
⒉ 勇猛,猛烈:英武。威武。武断。武士。武夫。
⒊ 半步,泛指脚步:步武。踵武。行(
)不数武。⒋ 姓。
fierce、military、valiant、wushu
文
会意
military; martial, war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