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对尊长孝敬,对下属或后辈慈爱。
引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临之以庄则敬,孝慈则忠。”
朱熹集注:“孝於亲,慈於众,则民忠於己。”
《逸周书·官人》:“父子之间,观其孝慈;兄弟之间,观其和友。”
唐白居易《和答诗·和阳城驿》:“乡人化其风,少长皆孝慈。”
清戴名世《李烈妇传》:“元焕死,而女上有舅姑,下有子女各一,其责皆在女。奈何殉硜硜之节而昧孝慈之义乎?”
⒉ 指孝慈之道。
引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礼行於祖庙,而孝慈服焉。”
孔颖达疏引王肃曰:“孝慈之道,为远近所服也。”
⒊ 孝友。参见“孝友”。
引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顺适不失子道,兄弟孝慈。”
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通说上》:“孝友或谓之孝慈。”
孝顺慈爱。
孝
⒈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:孝敬。孝廉(a.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,“孝”指孝子;“廉”指廉洁的人;b.中国明、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)。孝道。孝子贤孙。
⒉ 居丧的事:守孝。吊孝。
⒊ 丧服:戴孝。孝衣。
⒋ 姓。
filial piety、mourning
会意:从老、从子
filial piety, obedience; mourning
慈
⒈ 仁爱,和善:慈爱。慈善。慈悲。慈祥。仁慈。慈和。慈眉善目。
⒉ 特指“慈母”,多用于对人称自己的母亲:家慈。慈闱。慈颜。慈命。
⒊ 对父母的孝敬奉养:孝子慈孙。
kind、loving
形声:从心,兹声
kind, charitable, benevol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