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言
(1) 国家、政党、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
(2) 扬言,宣扬
⒈ 犹扬言。谓故意散布某种言论。 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宋殤公立,十年十一战,民不堪命。
引孔父嘉为司马, 督为大宰,故因民之不堪命,先宣言曰:‘司马则然。’已杀孔父而弑殤公,召庄公于郑而立之,以亲郑。”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﹝廉颇﹞宣言曰:‘我见相如,必辱之。’”
《晋书·段匹磾传》:“末杯宣言匹磾将篡,出军击败之。”
宋苏洵《几策·审敌》:“於是宣言於远近,我将以某日围某所,以某日攻某所。”
《明史·朱纨传》:“势家既失利,则宣言被擒者皆良民,非贼党,用摇惑人心。”
巴金《灭亡》第九章:“而且他不是常常宣言他只知道自己底幸福,从来不肯‘拔一毛而利天下’吗?”
⒉ 发表言论,表达意见。
引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民之有口,犹土之有山川也……口之宣言也,善败於是乎兴,行善而备败,其所以阜财用、衣食者也。”
⒊ 宣告;宣布。
引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,罚以削地,中尉入淮南界,宣言赦王。”
清朱琦《感事》诗:“宣言我大邦,此物永禁止。”
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<苏俄的文艺论战>前记》:“所以他们自称为艺术即生活的创造者,诞生日就是十月,在这日宣言自由的艺术,名之曰无产阶级的革命艺术。”
⒋ 指国家、政党、团体或其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。
引孙中山《第二次讨袁宣言》:“当南北两方情志未孚时, 文尝任调和,躬至北京,并有愿袁氏十年为总统之宣言。”
⒌ 犹声明。
引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·结论》:“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,是否善良,不是看他的宣言,而是看他的行为(主要是作品)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。”
逢人公开声明。
如:「独立宣言」。
宣
⒈ 公开说出,散布:宣讲。宣传。宣战。宣称。宣言。宣叙调。心照不宣。
⒉ 疏导:宣泄。
⒊ 古代帝王的大室。
⒋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:宣付。宣召(皇帝召见)。宣诏(传旨)。
⒌ 姓。
announce、declare、drain、proclaim
形声:从宀、亘声
declare, announce, proclaim
言
⒈ 讲,说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
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⒉ 说的话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
⒊ 汉语的字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
⒋ 语助词,无义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
⒌ 姓。
character、say、speech、talk、word
行
指事:表示言从舌出
words, speech; speak, s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