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罗
(1) 地狱之王。梵语 Yamarāja音译“阎魔罗阇”的简称。义译为平等王,或译为缚,即缚罪人之义
(2) 旧时比喻刚正、不畏权势的执法官
(3) 比喻极凶恶的人
⒈ 梵语的略译,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。通称阎王。
引《铁城泥犁经》:“阎罗言:‘汝何以不自改为善耶?’”
明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·论十王荐亡之诞》:“一云,佛言琰魔罗,盖主捺落迦者,止一琰魔罗王耳, 阎罗盖琰魔罗之讹也。”
曹禺《原野》第三幕第四景:“我死了,见了五殿阎罗,我也得问个清楚。”
⒉ 旧时比喻刚直的清官。
引宋叶□ 《爱日斋丛钞·阎罗王》:“予谓如包孝肃君开封,京师为之语曰:‘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。’ 孝寿尹开封,亦号李阎罗。特喻其刚严,即史云咸称神明之义。”
⒊ 比喻凶恶残暴的人。
引元杨显之《酷寒亭》第三折:“他可也性子利害母阎罗。”
陈毅《梅岭》诗之一:“此去泉臺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”
地狱中的鬼王。为梵语Yama的音译。在佛经中他既是地狱的审判者,但同时也承受地狱的烧炙毒痛之苦。在中国民间更进一步发展成十阎罗王乃至十八阎罗王的信仰。
阎(閻)
⒈ 里巷的门,亦指里巷。
⒉ 〔阎罗〕佛教称鬼王,主宰地狱。亦称“阎王”、“阎罗王”。
⒊ 姓。
形声:外形内声
village gate; surname
罗(羅)
⒈ 捕鸟的网:罗网。
⒉ 张网捕捉:罗掘(用网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粮食。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)。门可罗雀(形容门庭冷落)。
⒊ 搜集,招致,包括:罗捕。罗致(招请人才)。网罗。包罗。罗织罪名(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)。
⒋ 散布:罗列。
⒌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:绢罗。
⒍ 用罗筛东西:罗面。
⒎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:罗绮。罗扇。
⒏ 量词,用于商业,一罗合十二打。
⒐ 同“脶”。
⒑ 姓。
catch birds with a net、collect、display、net、sift、silk
原为形声
net for catching birds; gauz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