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āng
殃
mín
民
⒈ 使百姓受祸害。
引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教民而用之,谓之殃民,殃民者,不容於尧舜之世。”
清李渔《奈何天·狡脱》:“都是那贪官惹祸自殃民,致使这崑冈失火难留玉。”
清龙启瑞《致曾涤笙侍郎书》:“立见其僨事,而不肯得罪於同官;即使其殃民,而不肯曲从夫清议。”
使人民遭受祸害。如:「祸国殃民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不教民而用之,谓之殃民。殃民者,不容于尧舜之世。清.曾国藩〈王翰城刺史五十寿序〉:「福民,则我实福之也;殃民,则我实殃之也。」
殃
⒈ 祸害:灾殃。遭殃。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(喻牵连受害)。
⒉ 损害:祸国殃民。
disaster、misfortune
形声:从歹、央声
misfortune, disaster, calamity
民
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⒉ 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
⒊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⒋ 某族的人:汉民。回民。
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:农民。渔民。
⒍ 非军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
⒎ 同“苠”。
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
官
象形
people, subjects, citizens